云顶集团(中国)官方网站app下载

2005 “诺顿”作证

发布日期:2005-10-13

2005年9月27日清晨,8万吨级的巴拿马籍“诺顿”轮在南通洋口锚地成功加载2万吨出口水泥熟料后驶向太平洋,开始了它的西班牙返程之旅。这是继2003年9月21日2.2万吨级的中国籍“长航江河”轮空载试航后,洋口锚地实现的首次航行实载外籍船舶、首次实施过驳作业、首次产生港口吞吐量的一次创举。于是,2005.9.27,这个日子,便成了南通洋口港开发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   此次洋口港的过驳加载作业,成功地向世人证明以两院院士王颖为首的港口专家组关于洋口建大港的理论是正确可行的;证明南通市委市府“以港兴市、江海联动”的战略举措是英明果断的;同时也证明南通港口集团有一支能打硬仗、勇于克难至胜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当所有的建港理论经实践得到证实的时候,一切的辛苦和努力便有了一个完美的结果。如东人终于圆了期待整整23年的“大港之梦”,南通港口运输也从此真正地由“江河时代”跨进“江海时代”。世界航运界的海图又新增一个“洋口港”的符号,而这个新生的深水良港将大大地改变长三角的港口格局并由此撼动长三角的经济结构,其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备战洋口   2005年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9月24日如期举行。此前3个月,南通市委市府专门成立了洋口港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54项重要工作中就有洋口锚地过驳试生产这个重中之重的举措,要求在港洽会召开之前实施。事情也确实是这样,洋口锚地自建成以来,还没有航行过一艘实载船舶,更没有进行过一次试生产。停留在桌面和资料中的理论必须得到实践的证明和检验。市委市府一声令下:尽快组织实施洋口锚地试生产,增强洋口建港说服力。牵头单位为南通港务局,而总负责则是市委副书记王德忠。于是,试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首次专题推进会也于7月15日召开。领导小组组长市港务局局长施伯香、副组长如东县副书记单晓鸣、市港务局副局长陆万圣、港口集团副总王亚东都紧急行动起来。认真研究、详细分工、落实职责……在他们心中,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装卸作业,而是一次重大的政治任务。   锚地试生产,合适的货源是首要条件,作为货源落实责任单位的港口集团派出商务、调度等精兵强将四路出击,广泛联系货主、找寻合适货源。最终拿出的三个方案,前两个是选择进口矿石和进口大豆在锚地减载后再进长江,但均因遇人力不可违的原因而失败。最后的希望落在安徽海螺集团的出口水泥熟料的加载上,载货船舶为巴拿马籍船舶“诺顿”轮。按原计划该轮在南通港加载后去舟山加载。这是一个成熟的作业系统,海螺顺风顺水做了好几年,而现在要求他们改点洋口。8月21日,信息反馈“不同意”。怎么办?困难吓不倒意志坚定的人。港务局副局长陆万圣、港口集团副总王亚东赶赴上海,到海螺驻上海办事处,反复说明情况,争取支持。经多次游说,海螺终于成了我们第一个有力的支持者。   然而,内行人都知道:在一个未曾对外开放的新建锚地组织一次外轮过驳生产与在港口码头作业有天壤之别。从手续上说要牵涉北京交通部及各级口岸联检单位;从经济利益及运输行规上则关联到国内外的货主、船东、代理、租船、国际保赔等环节和西班牙、丹麦、巴拿马等国家。一系列的法律文本批签,一个接一个的环节疏通调节……困难像大山一样阻在工作人员面前,也压在人们心头。用港口集团副总王亚东的话来说,就是“两个有限”“三个风险”。首先是“洋口港”的知名度有限,再就是技术资料有限。要说服货主放弃完美的作业方式,说服外国船东和船长放弃熟悉的航线并绕航146海里,去一个新辟的航道和未曾使用的锚地,没有国际通用的海图,没有准确的气象资料,该有多难。国外人用的是国际惯例,讲的是经济利益,不谈关系更不谈政治。于是便出现了“三大风险”。一、安全风险:洋口锚地从未有过实载作业,没有海底地质资料,没有配套的拖轮基地,加之极不稳定的海洋气象,一旦发生走锚、碰撞等情况,连抢险都难以实施。二、操作技术风险:南通港口集团的员工队伍有20多年的江上过驳经验,也有过去绿华山、北仑和舟山海上过驳的经历,但对洋口海面的情况一无所知,对海浪特别是涌浪的认识更为不足,人生安全和作业风险太大。三是国际贸易,经济利益等方面的风险。此次“诺顿”轮去洋口加载水泥熟料是我们自己设计出来的一个方案,是多方寻找货源失败之后的一个下下之策。“诺顿”轮按原计划本应在南通港加载后去舟山加载,为了证明洋口锚地生产作业的可行性,港口集团以近300万的作业成本30万收益的代价改点作业。集团利益牺牲的目的是为了南通港口和南通经济的长远发展,而外国人绝不这样想,他们必须按国际惯例操作,在国际运输贸易中单向流转是没有先例的,绕航146海里要收取驶费;作业若不顺利,船期延时要收取每小时一万美金的延时费。实际上,除了上述的“三个风险”外,更大的风险是船东、船方和国际保赔提出的17条近于苛刻的条款和2500万美金风险承诺。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压得所有的工作人员透不过气来……   市委王德忠副书记时时地关注着事情的进程,每一次长长的通话都鼓舞和激励着所有操办此事人员战胜困难的斗志。“我们能做到,我们会成功……”。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碰壁而归,多少次想放弃而又重新站起全身心地投入……从货主到买家到租船方再到船东,他们不停地拜访游说着、承诺着,用真情感动“上帝”。终于,绝处逢生,一个个的扣解开了,“上帝”船东也冒着风险,由反对转为同意。   2005年9月23日凌晨,又熬了一个通宵的港务局局长施伯香、港口管理处徐海多处长、港口集团副总经理王亚东、生产部部长陈波、副部长邢树龙、商务部副部长陈建、严钢、通州港务公司副总张苏华聚集在集团生产部会议室,终于等到了丹麦诺顿油轮和货轮私人公司驻上海办事处的电话:由施伯香局长代表政府,王卫国董事长代表港口集团在承诺文本上签字盖章后,船行洋口。此时,距港洽会开幕仅一天时间。组织策划终于成功。所有的人顾不上休息又匆匆走进港务局会议室,召集洋口锚地作业相关单位开会,正式转入实战阶段。 决战洋口   大战当前,方案先行,港口集团生产部从7月4日就开始研究具体的作业方案和安全预案。此后一稿又一稿地不断完善,而最后的文案竟是由集团主管生产的副总王亚东亲手完成的。9月9日下午2时,此方案由洋口港开发办召集专家讨论通过。方案凝聚着集团生产部部长陈波、副部长邢树龙、陆源等同志在绿华山、舟山等海上过驳及长期生产指挥的经验和心血,更体现集团领导的极端重视,因为大家都知道作业有多难,责任就有多重。   从事海上过驳加载作业,对于没有海上作业经历和经验的通州港务公司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为了确保完成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公司专门成立了以总经理姜玉忠、副总经理张苏华、调度室主任吴旭升、散货二队队长朱建荣等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他们深入细致地对船型、舱位、气象、风潮、装卸工艺等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论证,制订了周到细致的应对方案,采用打突击战的办法,啃下这个硬骨头。   散货二队接受任务后,每一个党员都把决战洋口港作为展示党员先进性的机遇,带头递交请战书。职工争先请缨,主动报名要求到第一线。经严格挑选,由散货二队16名开机报关手、8名清舱工人、机械三队六名技术精湛的清舱司机等人员组成的37名突击队员产生了。出征前,总经理姜玉忠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你们代表集团、代表南通市去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责任重于泰山,一定要做成功的英雄!要安全优质做好洋口港第一船,让洋口港从你们的手中走向世界,向南通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参战职工个个摩拳擦掌,表示一定要旗开得胜,凯旋而归,用勤劳的双手让南通港第二个百年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书写南通港口对外开放的新篇章。   中午12时,37名职工肩负崇高、伟大、神圣的使命,登上了前往洋口港的汽车,14时18分,换乘渔政32549#渔政艇和港工拖1#出海。   24日晚19时30分,装载6060吨熟料的明通海2号准备靠泊“诺顿”轮的右舷尾部,为六舱、七舱加载。“诺顿”轮船长225米,船的中部没有系揽锚桩,20多名职工在张苏华副总经理的带领下, 自觉分成两组用人力牵拉。手臂粗的揽绳经海水浸泡后非常沉重,大家一个个浑身汗水,累得气喘吁吁,手皮磨破了也全然不顾,硬是将前后各3根揽绳各拖拉80—120米,终于将明通海2号牢牢的固定好。   20时整,随着过驳加载作业现场总指挥张苏华副总经理一声“开工”的号令,工人各自奔向自己的工作岗位,新的战斗打响了!   “诺顿”轮船型特殊, 7个装载货物的舱位只配备4个船吊,克令吊的吊臂长度有26米,连结抓斗的钢丝绳索也有二三十米长,受海上风浪的影响,抓斗惯性增大,不断左右晃动,难以操纵控制。作业中,开机手紧握操纵杆,睁大双眼,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确保每一个动作都准确无误,报关手则以准确的手势指挥,双方配合默契、协调,既保持平衡装载,防止小海轮倾斜,也注意抓斗进舱后低开口,有效地避免了大风造成的货损。 第二天中午11时,炜伦5号舱底两侧有400—500吨熟料抓斗无法抓取,需要清舱,而运送清舱机械的金虹18号轮还没有到达作业现场。张苏华副总经理果断决策组织职工人力清舱,12名职工带着煤锹、扫帚等工具,下到几米深的舱底,整个人都淹没在扬起的熟料粉尘中,睁不开眼,张不开嘴,透不过气,但谁也没有想到过退缩。当清舱量完成三分之一时,金虹18号终于到达了现场。清舱司机们二话没说就投入战斗。机械三队司机陈跃龙克服粉尘大、能见度低、船舶随海浪起伏、机械惯性大、难操纵等困难,在舱底整整干了9个小时,没有叫一声苦,喊一声累,当他爬上舱口时,被汗水浸泡的粉尘已经起块结团。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和共同拼搏,25日17时,第一条过驳加载船舶首战告捷。   由于此次过驳加载各舱位配载不均衡,船首的一、二舱和船尾的六、七舱配载量占过驳总量的65%,作业中小海轮需要经常性移泊。海轮的每一次移泊都是一次艰巨的考验。移泊时, 既要移动隔离靠把,还要拖拉100多米的前后揽绳,有时一个巨浪打过来,能将2米多宽的隔离靠把冲向下游十几米。有的工人换班后带着满身的灰尘和衣刚刚躺下,在海轮移泊人手紧缺时,又匆匆爬起投入工作。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毅力,他们终于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险情,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先后在大风大浪中移泊十多次,确保了整个作业按时序进度进行。明通海2号在移泊过程中,由于海面上风大浪高,船体左摇右摆,将“诺顿”轮的护栏4处碰撞严重变形。季三保、李正付、张树明、印瑞炎等工人不顾疲劳,利用船上提供的电焊、氧焊设备,很快就将变形护栏修复。“诺顿”轮的船长和大副见南通港的工人多才多艺,技术精湛,不但能搞装卸,还能维修设备,用右手指指脑袋后,双手竖起大拇指,连声说“chinese,0K”。   总经理姜玉忠、党委书记浦正兴等公司领导心中一直装着在前方夜以继日、流汗奋战的职工,他们多次打电话了解作业进度,送去对职工的问候,鼓舞职工的士气。现场总指挥张苏华副总经理和调度室吴旭升主任、朱建荣队长身先士卒,哪里最困难、最艰苦、就在那里见到他们的身影。一天工作下来,虽已十分疲惫,但他们顾不上休息,每天夜里1—2点钟,他们都要顶着寒风,爬上十几米高的吊机,把面包、黄瓜、西红柿等食品送到职工的手中。领导的关心和爱护,倍增了大家的信心。   在大家的拼搏奋战下,26日凌晨2时30分时,最后一条装载熟料3699吨的宁泰轮靠上“诺顿”轮的右舷。虽说两天的睡眠不足几个小时,也没有洗过一次澡,职工个个感到非常的困倦和疲惫,但为了港口的信誉和承诺,大家发扬连续作战的“铁人”精神,一鼓作气,再接再厉。报关手刘俊华从早上6时,连续工作到晚上8时,整整14个小时没有休息,直至宁泰轮作业完工。26日20:10,经过48小时的拼搏奋战,2万吨熟料终于顺利加载完毕,洋口港首次过驳加载取得圆满成功。接到这个信息大家都欢呼雀跃,王亚东副总却转过身偷偷擦拭再也止不住的眼泪……   26日,市委副书记王德忠、港务局局长施伯香、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亚东等领导亲自登上“诺顿”轮看望为洋口港开发作出重大贡献的通州港务公司职工。王德忠副书记紧紧拉住张苏华副总经理的手说:你们用辛勤的汗水奏响南通江海发展新时代的嘹亮序曲,全市人民感谢你们。你们是打硬仗的精英,是全市人民学习的榜样,你们以实际行动,为南通远洋运输从江河时代向江海时代的跨越发展书写了辉煌的一页,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通州港务公司职工流淌的汗水中,南通人心中始终萦绕的世纪梦想从理想化为了现实,南通港口事业强势的发展后劲和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也随之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凯旋洋口   南通市委副书记王德忠曾在一次会议上把洋口锚地过驳作业比作一曲“大合唱”,要求各有关单位通力合作做好这件至关重要的大事。9月26日晚8:10分,2万吨水泥熟料全部过驳到“诺顿”轮的大舱之内,这首“洋口大合唱”也接近了尾声。8:25,当出征的勇士们清理机械准备高唱凯歌还的时候,天公终于不再作美,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海上风浪顿起,但“诺顿”轮的舱盖已经全部盖严,货物丝毫无损。   货物加载结束,但重量鉴定最关键的工作———看水尺尚未进行。大雨对南通检验检疫局的李美荣科长进行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在漆黑的夜晚,从10多米高的大轮左舷下到颠簸不停的小拖轮上,围绕货轮四周在浪高超过0.5米的情况下,看大轮标注的水尺,这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李美荣、王震穿上救生衣,和“诺顿”轮大副冒雨下到小船上,借助拖轮的探照灯光,艰难地查看了半个多小时,与大副共同确认了水尺纪录。晚10:20,韩国大副在重量鉴定单上签字。至此,“诺顿”轮洋口加载工作全部结束。   “洋口大合唱”是一首高亢完美的英雄乐章。她唱出了南通人的拼搏精神、顽强作风和高尚风格,更唱出了洋口港灿烂的明天。此时,除了赞扬南通市委市府统领全局的成功指挥外,我们不能不记下市口岸委为洋口锚地临时开放,九上北京跑批文的事迹;不能不记下海关、边检特事特办全程监管的经过;不能不记下海事局全力支持,现场指导的情景;更不能不记下如东县委及港口办前期探海清障和决战中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以及新星船代几十天的辛劳和“亏本买卖”。是他们,所有的参战单位和人员,在洋口锚地过驳作业的全过程中,与港务局、港口集团通力合作,全力支持,用实际行动完成了一个有力的证明:南通,将在不远的将来,建起一座闻名世界的深水良港———洋口港。   2005年9月27日凌晨,“诺顿”轮拉响汽笛,劈波斩浪直驶西班牙。   2005年9月27日,丹麦“诺顿”船公司向南通有关单位发来感谢电。   2005,“诺顿”轮作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