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港口 外来工争当比武状元
发布日期:2010-11-26
——记通州港务公司2010年技术大比武船关司机组状元朱晓栋
朱晓栋,今年40岁,是公司散货一队二班的班长。1994年5月,由通州兴仁来到港口当了一名船关司机,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外来进城务工人员。
刚进单位,他就被码头庞大的机械、现代化的装卸工艺和繁忙的港口生产景象所吸引。要运用自如的掌握好这些庞然大物,就必须要有精湛的操作技能,过硬的技术本领。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技术过硬的船关司机。为了及早掌握船关司机相应有的本能和操作技能,他虚心向师傅学习、向书本请教、向身边的同事学习,一有机会,他就上机勤学苦练,多摸索、多观察,大胆心细,眼观八方,真正做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自己不懈的的努力和刻苦学习,他的操作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操作水平也是他们一起学习船关司机二十余人中的佼佼者。
过硬的本领,过硬的技术,使他成了一名优秀的船关司机。港口的发展、人才的流动、金钱的诱惑,市场经济的需求,使一些有技能的员工为了自身的利益,弃“东家”奔“西家”,与他一起学习的船关司机也走得差不多了。为什么他没走呢?“是他的技术不如人?还是他的人品不够好?”“不是!”那是为什么?他说“是通州公司给了我工作的机会、学习技术的机会,现在技术熟练了就要离开培养自己的企业,从自己的良心上说不过去呀。是对港口的一份情和对本职工作的一份爱,而不愿离去”。其实有好多港口和企业都来找过他。如皋港、王子等企业,正份工资加加班工资,他们开出的条件远比现在的收入要高得多。但他怀着坚定的信念,感恩的心态,为企业经济效益添砖加瓦的主人翁精神,守住了对港口的这份情缘。
作为兵头将尾的一班之长,他每天需提前一小时从兴仁骑电瓶车到单位上班,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从未因家中上有年迈体弱、脚骨折残不能行走的父亲,下有正在就读初三的女儿而影响工作。在外江作业,遇到关雾、关雨、关风还不能按时下班,甚至连续几个工班都要在船上度过。有时为了严格执行涉外纪律,不论任何情况,在外轮船舶上进行装卸作业的员工却不能进入船舱遮风避雨,只能在甲板上忍受风吹日晒和雨淋。有时在下班时间已到的情况下,为了把剩档清理干净,给下一班创造良好的作业条件,缩短船舶停靠时间,为货主着想,他带头延长作业时间,船仓干净了,可一个班下来,他浑身上下都是灰尘,脸上只能露出了一双黑眼和一嘴的白牙。有员工问朱晓栋,“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他说“既然在这个位置上,就要尽力把工作做好”。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全班员工都能高标准、严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劳动,生产任务始终名列全队前茅。